演出速查网为您整理了蒋公的面子话剧歌剧2023年(今年)最新演出信息,包括2023年(今年)蒋公的面子话剧歌剧门票价格、蒋公的面子话剧歌剧2023行程安排(包括场馆地址,演出时间)等,敬请留意!
初听《蒋公的面子》是在去年,说南大有个大三的学生写了个戏,讲知识分子的,很了不得,当时心想什么时候这个戏能来北京就好了,咱也学习学习。然后就是今年,针对这个戏的评价,微博上一个叫咸淡煌的和一个叫押沙龙的吵得不可开交,褒贬天上地下,有点儿去年《喜剧的忧伤》二轮巡演的意思。如果按照《康熙王朝》电视剧的说法,但凡能够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都配得上“了不起”三字,今年的针锋相对一出来,反而更让我被《蒋公的面子》吊足了胃口。再然后就是偶然回到北大,发现讲堂居然演《蒋公的面子》,虽然不巧这一天孙同学要出去上课,可我想了又想,还是自己一个人跑回北大里看戏来了。先前的评论不经意翻检过一些,了解了故事大纲,知道了文革和四三年相穿插的叙事手法,也对舞台调度可能存在的“沉闷”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看看这个所谓知识分子的戏,从编写到表达,是否到位。到位就够了,再多嘴,就是求全责备。开场之前,我看到一个谢顶的老者似乎带着家眷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坐到了前排居中的位置,当时还以为是新晋的北大校长,后来看别人微博,发现是吴志攀,怪不得眼熟。不知哪个中学的老师带着年纪大概初中左右的学生起先候在讲堂广场上,路上的北大同学窃窃私语,不知道又要办什么活动,后来我发现他们也是来看戏的。谢幕后导演说这些学生构成了今晚剧场中为数不多的死角,这些学生的表情看上去颇为愤愤不平,如果他们多来几次北大,说不定还能学会嘘声。只不过全场演出最欠嘘的其实是那第一个起来提问的男生——我实在忍不了他套磁的方式,终于拍拍屁股走了。讲堂的志愿者,是我在北京所有剧场看戏中遇到的最负责的志愿者。一位志愿者跟我隔一个位置坐,时刻保持警惕地看着周围可能发生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她光拦我身边那位试图照相的哥们就拦了两回,拦得那位哥们很不好意思,虽然我坐在他身边,知道他照相的时候绝对没开闪光灯。七点到七点半之间,他们还为大量连时间都记不清楚的观众指引位置,基本上刚坐下就要站起来。正是托这些可爱而辛苦的志愿者的福,我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看戏体验,超过了北京其它任何一家正规剧场——尽管即便如此志愿者们也不能阻止全场仍然间或出现闪光灯。
具体的剧情就不细述,在我看来,这部话剧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三个性格特征鲜明,而又各有弱点的知识分子形象:时任道思想进步,洁身自好,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在立场上摆出一副绝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的姿态,然而他的弱点恰恰来自自己的文人属性,那就是爱书如命,当远在桂林的爱书即将付诸一空之时,他每天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最终,在爱书和所谓操守面前,他选择了爱书。这样一个人物让我想起了光绪年间的名相翁同龢,两袖清风却异常好名,最终被政敌轻易陷害,罢官归乡。 夏小山则是一个典型的骑墙派的代表。他没有特别的政治倾向,然而出于文人的面子和虚荣,则总要做出一副清高的姿态。极好美食的他轻易被一盘火腿烧豆腐击中,心里面早就想去赴宴,却碍于在学生面前说下不承认蒋中正这个校长的海口,不好意思直接接受邀请。因此,他坚持要把请柬上的蒋校长改成蒋院长(行政院长)或蒋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就同意赴宴。这实际上已经不是给不给蒋公面子的问题,而是如何给自己一个台阶,给自己一个面子。 卞从周则是与体制合作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不鼓励学生游行,给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撰稿,同时支持国民政府,并与多名政府官员保持密切关系。然而卞毕竟也是一位文人,一位知识分子,当时任道和夏小山把他的行为斥之为谄媚之时,他为了自己的面子,也摆出一副不去赴宴的姿态。 因此,这部戏虽然题为“蒋公的面子”,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三位教授各自的面子。通过对这三位教授的人物刻画,知识分子的清高与爱慕虚荣、高谈阔论与口是心非的两面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这部话剧最让我赞叹的地方。
蒋公的面子其实是文人们的面子,文人的风骨与现实的需求产生了矛盾,演绎了一出出荒诞情景。三个文人分别代表了民国不同侧面的形象,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不同阶段的体现,又代表了文人不同程度对权力的迎合,值得一看的剧。看完后回来又翻了翻剧本,其实很多笑点乍一看倒没怎么注意就略过去了,但回想舞台上的表演倒是忍不住一乐,演员们表现得很好,那些微妙之处的拿捏一看就非常老道。不过有一遗憾之处,有些台词来不及细细品味,只能依靠演员们的语气和神态表演get到笑点,这也是看完后又翻一遍剧本的原因。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几杯喝不完的残茶,一桌无法进行的麻将,数年没吃过的金华火腿烧豆腐。时任道:我不去求,便不是我受他的人情。卞从周:莫非时先生还有别的领袖?夏小山:国事莫谈,我辈且打麻将。乱世之中,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气。#蒋公的面子# 二刷终于跟上了绝大部分的台词,听懂了尽可能多的梗。阳春白雪式的好剧,从内到外都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气息。期待三刷。
第353场,北京。南大学生温方伊的作品,早有耳闻。几乎完全用对白撑起的场子,多处暗讽,话里有话。时代变局,左右之争,文人的坚持可爱又固执,某处暗藏深意的台词竟获得了全场最佳喝彩。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对历史的记载,无论立场如何,都是可贵且值得珍视的。坐在1954年的剧场里,听着民国的乐曲小调,纵使时代变迁至今,我们仍不能停止反思。
从剧场出来,久久失语…坚守与迂腐,变通与谄媚,其间的界限有谁能说的清楚呢?用辩证法分析,人性既善又恶,变化既好又坏,选择既对又错,多年以后,一切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模糊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她很爱他。有时代的深度,又有可笑可叹之处,我实在写不出来repo了,《蒋公》非得亲自来剧场看过才知其中妙处。
南艺硕的精品剧目,同学在朋友圈提前半月预热,很遗憾没有参与到主创的座谈会中,也没来得及提前预习剧本,但是在观看过程中依旧能不时get民国梗,惊喜的是现场掉落了两名同事。唯一遗憾就是座位太靠近后门过路人较多,有些影响观影体验,对了听说《四张机》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机会要看看啦。
第一次来隆福剧场~位置挺好找的,交通也很方便~之前经常看到《蒋公的面子》的演出,今年总算是买了一回票~买的180的票,不过剧场不大,都能看清楚~四个人,讲着文革时期的故事~切入点很小~但是收获很多~笑点也很多~很精彩~全程无尿点~
首先,为校友感到骄傲和佩服,加了点友情分。从民国到文革,一位务实没有立场,一位圆滑看似置身事外,另一位却立场坚定有些偏执。看似性格迥异的三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沽名钓誉,剧本有很多借古讽今,意有所指的话,有心人可以意会得到。推荐!
真的超级好看的一部喜剧,有内涵,有笑料。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之间的碰撞,让整部话剧充满了活力。剧本本身也是非常好的,用时间穿插的方法来展现,前后形成反差,效果更加强烈。第一次正儿八经儿地看话剧,感觉很好,票很值!
很不错的话剧,剧本演了多年了很成熟,演员表演也无可挑剔,看这样的话剧还是必须坐前排,这次给的位子还可以。
好剧 好演员 已经第三次看了 每一次都会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好评 就是票买晚了 位置一般!
知道这戏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结果看完很惊艳,打算二刷一次。
用很搞笑的方式来讽刺了知识分子的面子,四个人撑起了一台戏,演员很用功
时隔多年再次看这部剧,依然很喜欢,视觉上似乎比之前看的又丰富了不少。
360场演出,碰巧遇见了,明明不是搞笑剧,却笑的很厉害,可以的
正对舞台,剧场小所以感觉买的50元票和200元票没差,很值!
很好的一部剧,强烈推荐,人物刻画鲜明,很搞笑,对现实也很讽刺
很好看的剧,很有内涵,作为南大的学生,也很支持南大校友的剧
很赞的演出,没想到居然是南大学生写的本,自古英雄出少年。